對于綜合布線來說,電信間及設備間是數據、語音、圖像三類業(yè)務的匯聚地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但是對于它們的整體設計、設備定型、硬件配置、施工維護等各方面下足了功夫。
一般來說,合理的跳線管理可分為5個階段:計劃、準備、配線、測試、驗證。
1、計劃
(1.1)變更請求。各種管理活動、移動、添加或更改(MAC)均始于變更請求。變更請求必須含有啟動規(guī)劃程序的所有必要信息。
(1.3)正確路由。確定正確的跳線長度前,首先要找出待連端口之間的最佳路由。通常為通過水平和垂直纜線導管的最短路由,而且不得阻礙或妨礙配線架中的其他跳線或連接器。選擇跳線、應避免過度松弛,確保外觀整潔。跳線太緊會增大對連接器的拉力,而過度松弛則會給跳線管理帶來麻煩,增加配線架的管理難度。
做好跳線管理的計劃后,那就應按照事先做好的計劃,接著就應做好跳線管理的準備工作。在實施管理操作之前盡量多做準備,研究管理記錄。確定需要連接和重新連接端口的位置及相關端口的標簽信息。
(2.2)接著檢查需要連接部位的情況,以此來避免連接部位的物理損壞。
對光纖連接器的清潔有接觸式和非接觸式兩種方法:
(1)擦拭紙及無水酒精,采用原生木漿配以特殊加工工藝,超低粉塵,質地純凈,高效吸水,紙張細膩,不會刮花被插拭物表面,用低塵擦拭紙配合無水酒精對光纖連接器進行擦拭;
(3)清潔棉簽,專門設計用于陶瓷套管內部清潔,或者用于清潔法蘭盤(或適配器)內不易到達的插芯端面;
非接觸式方法:
(2)高壓吹氣法,它的原理是在連接器端面先涂上清潔液,然后用高壓氣對準連接器端面吹;
清潔完光纖連接器后,都必須對端接面進行檢查。一般做法是使用100、200倍或400倍的放大鏡進行檢查,下圖是顯示出光纖端接面在清凈的狀態(tài)和被污染后的狀態(tài)。
經過這一系列的準備工作,那意味著跳線管理的配線工作即可展開。
配線架的安裝,應根據操作規(guī)程完成各個階段的任工作。跳線施工中紐結、毛刺、箍縮和接觸不良均有可能大幅降低跳線性能。若要避免此類問題,應重點考慮以下因素:
跳線允許的最小彎曲半徑需要遵守跳線廠商的操作規(guī)范。
(2)跳線拉伸及應力
(3)捆扎
4、測試
雖然經過了跳線配線完成,但可能并非認為該光纖鏈路或銅纜鏈路是否完全符合操作規(guī)范或者綜合布線國際和國家標準,那就應該進行光纖或銅纜測試,只有在符合測試標準后,才可斷定是否通過測試標準。5、驗證
(2)最后一步是根據現用配置更新記錄,關閉與已經執(zhí)行完畢的變更請求相關的工單。
隨著數據中心大量應用10G/40G/100G網絡,現場跳線的安裝與管理變得越來越重要,跳線管理的好壞有時影響整體的通道衰減,良好的管理保證光纖通道數據傳輸處于最佳的狀態(tài),流程化的操作如計劃、準備、配線、測試、驗證這幾步操作與管理對保證系統(tǒng)質量將具有重要意義。